李义奇专栏

各安其位 依时而行:乾坤两卦解读

李义奇

时间:2019-10-28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依时而行。

先端正个态度。

《易》本是上古卜筮之书,孔子以义理解之。因为易的卦象与爻辞,指向的是人,目的是为人服务、对人有所助益。所以,站在人事的角度解卦,是学《易》首先要抱定的态度。

其他方面的套用,极易滑向“道士易”、“方士易”的方向。人类社会文明进化、知识发展的大方向,应当是由不可知走向可知。虽然《易》本身就是远古时期人类从事神秘主义活动记录的归纳整理,但先贤作《易》,也是在梳理经验,力图将不可知带进可知。甚至他们从事神秘主义活动本身也是为了追求可知(先知)。如果后人学《易》反而朝向不可知的神秘主义方向下功夫,那就是故弄玄虚、自欺欺人,如此不仅无益于社会和人生,更是对《易》本身精神的亵渎。

易经有八八六十四卦。卦的含义,卦者挂也,悬挂物象,以示于人。每卦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卦与坤卦,合称周易之门户,应当是周易本经六十四卦中最重要的两个卦。马王堆出土帛书本中有“乾坤其易之经邪?”易之经即易之根本,乾坤两卦作为易经其他六十二卦定纲立向的根本、易学建构的关键,向来引起学易者的重视。而在乾坤两卦之中,乾卦处于主动、主导地位,更是重要。

子曰,易者,象也。

易象之取皆法自然,随事义而取象。乾卦卦体取天为象,爻辞以龙为象。假象寓意,表述天的刚健(阳刚、强健)本质,以及变化规律。为什么是天?

大概有三个解释。一是农耕依赖于时令气候,观天象可预测时令气候。既然天象能预兆丰歉,远古之人自然就会认为,大地丰饶丰收与否取决于天的态度,所以他们特别在意天。二是天就是周朝的图腾,是周人本族的宗神。周王自称天子。三是许倬云先生在《西周史》中的解释。他说,由于地形地貌的原因,先周人每时每刻看到的是晴朗的、笼罩四野的、一直到视线尽头的长空,而这完整而灿烂的天空,无所不在,高悬于上,俯视着人们,保护着人们,自然就具有那种慑伏人心的力量。那时人们心中的天,是最大的全体,人们无论是躺下或者仰望上天,天都是人们能够见到最大的东西,没有比天更大的了。所以,上天成为他们的主宰。世间万物,皆有盛衰,唯有天体运行,昼夜循环不息,周而复始,无时亏退,没有休息。古人法天,以天为大,以天为宗,故乾有元(始,大)亨(通)利(和)贞(正,定)四德,德被天下,泽及万物。

乾卦贴近人事的象征意义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这里,只有君王、诸侯等君临上位,子爱下民者,方可称君子。《荀子·王制》:“故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这与后世所谓品德高洁之士称君子不同。荀爽:“乾者,君卦也。”韦昭:“乾,天子也。”乾卦对应的人事,仅适用于君王或者有君王潜质的一类人。这是需要注意的。

站在人事角度解卦,乾卦爻辞以龙为象,描述了君子的成长规律:

萌芽时期,时机未到,暂行潜藏。(潜龙勿用)

久潜稍出时,普施恩惠,利益天下。(见龙于田)

暂露头角时,有凶险。要进德修业。居(下之)上不骄,处(上之)下不忧,因时而惕,不失其几,虽危而劳,可保平安。(终日乾乾)

能力初备后,多忧惧。要审时度势,或跃出、或渊藏。(或跃在渊)

时机成熟,德被天下,为万物所瞻睹。(飞龙在天)

然后,物极必反,知进无退之时,悔也。(亢龙有悔)

这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九三”,第三爻。王弼认为,三爻处下体之极,居上体之下。(龙)上不在天,未可安其尊;下不在田,未可宁其居。君子位于最为凶险的一种境地。俗话说,“九三”位置对君子而言,就是一个坎儿,迈过去,海阔天空;迈不过去,可能就夭折了。

有人讲,易经每卦的核心思想都是通过第三爻的爻辞得以体现的,第三爻的爻辞具有总结诸爻辞内容的性质,这大概是一种既定的模式。

乾卦寓意昂扬向上的阳刚之气。强调依时而行,时至奋发,时不至不争为吉。时至,抓住时机,顺时而动,奋发有为,自强不息。时不至,要静止下来,养精蓄锐,休养生息,待时而动。如此,能动能静,一切依时而行。即使面临险境,也能免遭咎害。

乾卦强调君子以谦和为吉,天德不可为首,越是刚健,越是有地位,越是要保谦和之象,越是要不为物先(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否则,就是亢龙有悔。

周易卦象是比喻,爻辞又大量使用比喻,多重比喻的叠加,期望给读者一个印象,这个印象大概就是作者想要传递的心中之意。乾卦六爻对应六条爻辞,假象六条龙。乾卦六龙,历经“潜”、“在田”、“在渊”、“在天”、“亢”等不同的阶段,而有“勿用”、“利见大人”、“无咎”、“有悔”等种种不同的表现,想要表达的道理就是:不违时,依时而行。

传统农耕经济的规律性认识,有天地而万物生。万物依时而生,什么时候发芽、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结果,年复一年。要获取较好的收成,就要顺天而作。顺天就是不违时,依时而行。抽象到哲学意义上,阴阳是万物生长的基础,阴阳依时而行、依时而化,时间也是万物生长的基础,阴阳与时间同时决定生命生养。古人甚至将表示时间的历法体系,也赋予了阴阳的属性(如天干地支)。“一阴一阳之谓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阴阳变化之间,人力所能为的,只能是遵守时间,依时而行,使阴阳变化之道符合自己的期许。

坤卦取地为象,以顺为义。坤德以牝马为象(马行地犹如龙行天),假象寓意,强调大地仰承于天的柔顺作用,表述大地的柔顺本质及变化规律。

坤德在柔顺,居后,抢先必迷,随后则利。不过,坤卦不是主张纯柔,无原则的顺。居于坤位,需要安顺守持正固,才可获吉祥。

站在人事的角度,坤卦爻辞可作如下解读。

从卑弱(霜)开始,渐渐积著,乃至坚冰。以“自降霜而至隆冬坚冰之时节”喻阴性。

居阴位,处下守中,做到恭敬不苟,正直方正,就能德行广布而不孤、不败,没有不利。

居阴极,虽内含刚美能自降退,不为事始,有事则从,不敢为首,顺命而终。唯内含章美之道,待命(时)而行,可以得正。

进一步发展,上下不交,无应无比,处位不中,其时不利使用(闭其知而不用),缄口不言,隐居不出。处于此位之人,必须小心谨慎,才能不惹祸患。

再进一步,居尊位显位,须谦下,方为吉祥。

阴之极盛,至阴极则类阳,有盛阴返阳之象。然盛阴只是似阳而非阳,盛阴仍是阴类。一般而言,盛阴必为阳伤(或阴阳皆伤)。阴与阳争胜则病。

坤之所用,虽柔顺但不可纯柔,应在守持正固的基础上安顺,量时而行,才能含养万物而德化光大。

周易以乾为首,以坤次之。乾象天,坤象地。乾为君,坤为臣。乾为始,坤为从。乾为尊,坤为卑。乾为健,坤为顺。乾为阳,坤为阴。阴阳合则万物生,故有“乾坤成列,易立乎其中。”乾坤两卦结合起来,有如下启示:

一是乾坤是先天所生,先天所定,后天不可更改。这倒是与当时宗法、贵族强调出身的制度相吻合。人要各安其位。他们认为,阴依顺于阳而存在、发展。乾者要自强不息,德被天下,泽及万物。坤者要守正柔顺,厚德载物。乾刚健,处于主动、主要地位,坤柔顺,处于被动、服从地位。

二是依时而行,因时而动,因时而止,宁静不争。要待时,时不至则运不达。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

三是谦和是高贵的品质,越是身居高位,越是成功之时,越是要谦和。谦和其实就是农耕民众的气质。

四是人生总有关键的几步。甚至人生每一阶段也有一个关键的时点。到了这些关键点,犹如“九三”、“六四”爻辞所讲的那样,应有的态度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有文献讲,《周易》之前的易书《归藏》以“坤卦”为首。这就很有意思了。很明显,以乾为首还是以坤为首,是一个价值观问题。由于《归藏》失传了,这个问题就不讨论了。不过,这种说法提醒了我们,各安其位、依时而行、谦和等易经卦象生发出的意义,就是农耕社会的人文精神要求。《易》作为儒家众经之首,儒家学说的根本,就在易经。从乾坤两卦内含的精神要求来看,数千年来的“独尊儒术”,是符合中原农耕社会发展逻辑的。

评论
推荐阅读

人心没有着落处

人心没有着落处

李义奇 2024-11-04

直,而已矣

直,而已矣

李义奇 2024-11-04

关于人的思考:做个实在人

关于人的思考:做个实在人

李义奇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