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率过高必将导致企业财务成本过高、现金流紧张,从而带来流动性问题,因此银行贷款客户的资产负债率不能过高,这是一个基本法则。
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对于企业来说,负债经营就犹如这个“支点”,而巨额利润就相当于“整个地球”。财务杠杆的好处在于“四两拨千斤”,通过负债放大规模,获得数倍于仅靠自有资金赚取的利润,同时仅付出有限或固定的成本。但这有个前提,就是企业经营的投资收益率要高于负债成本。一旦负债成本高于投资收益率,那么企业就可能面临破产倒闭,拨不动“千斤”的后果就是被压碎。
因此,负债经营必须有个限度,不能演变成孤注一掷式的赌博行为。对于银行来说,要保持持续经营,就必须时时关注客户的偿债能力,而最基本的指标就是资产负债率。如果潜在客户的资产负债率过高,银行就不应该向其提供融资和信用,这与我们一般的生活经验是相一致的。因此,资产负债率是银行对信贷客户的基本的底线要求。对资产负债率的理解要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适度的负债经营有利于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同时,最优的资产负债率则能保持企业的稳健经营。对债权人的利息是一项与企业盈利水平高低无关的固定支出,这在企业资产收益率较高的情况下能够放大经营成果,但若收益率下降,企业的还本付息压力就会上升。如果投资收益不能覆盖借债成本,那么就必须通过自有资本来弥补,以避免企业破产倒闭。“资不抵债”显然是危险的,负债规模是存在限度的。但另一方面,虽然不采用负债经营的企业是安全的,但这意味着企业经营的保守性以及因此而可能丧失的市场份额和增长前景,长期来看,不利于企业的持续经营。因此,只有适度的负债才能实现企业成长的蜕变,在最大化股东财富的同时将财务风险控制在一定水平下。从资产负债率来看,就是存在着一个最优值,过高或过低的资产负债率都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
其次,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会导致企业经营行为发生畸变,诱发道德风险。企业的偿债力始终是银行关注的风险点,对于偏离最优资产负债率的企业必须警觉,尤其是资产负债率偏高的企业。当企业的负债率过高时,其行为模式会产生畸变:一是在没有什么可失去的高负债状态下,企业会更加倾向于高风险的项目和扩张行为;二是过度负债会令企业的经营管理发生蜕变,加强内部治理与控制的激励不足,易形成内部控制,增加企业运行成本而进一步蚕食企业的利润空间;三是过高的资产负债率会使得企业倒逼银行继续追加贷款,不利于形成良性的银企双赢合作机制。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会进一步推高企业破产的可能性,带给银行更大的信用风险。当年的郑州亚细亚商场,在主营业务领域非常成功,但是由于走上通过负债经营实现扩张的道路,以4000万元的自有资本撬动近20亿元的投资,如此巨大的债务包袱最终使其破产;2007年的房地产企业顺驰集团,也利用银行信贷支持在全国范围内疯狂囤积土地,利用项目的预售回款作为其他项目的启动资本,巨额的负债最终令其迅速走上不归路。这些生动的例子背后,都有银行不重视客户企业资产负债这个底线的因素在起作用。总之一句话,银行要对高负债率的客户保持足够的警惕,密切关注其经营管理,并制定相应的退出策略或应对机制。
最后,银行对于资产负债率底线的设定应因地制宜,应分行业分企业来设定,不能搞一刀切。各个行业由于市场结构及行业生命周期等因素的差异而会使其融资结构有所不同,在设定资产负债率的底线时,必须注意到这些因素。例如,高集中度行业因具有价格控制力而具有较高的获利能力,较多的现金流量可能会导致其具有较低的负债意愿,通常其资产负债率会低于低集中度行业的水平。此外,行业生命周期的差异也可能使得同一行业或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产生动态差异。处于行业生命周期成长阶段的公司,增长机会较多,将选择较低的财务杠杆,而成熟和衰退期的企业则会增加负债水平。认真总结和研究这些影响资产负债率的因素,将有利于资产负债率底线设定的合理性和精确性,从而将风险管理推向精细化。
对银行自身来说,保持合理的杠杆率和存贷比率同样也是必须坚守的底线。不同的银行因传统和业务结构不同而确定不同的杠杆率和存贷比率的底线,但更重要的是任何利益刺激下都能坚守并不突破这条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