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榜单

研究“世界五百强”榜单 — 读懂世界经济格局 (下)

巨龙

附:研究“世界五百强”榜单 — 读懂世界经济格局 (上)


世界五百强的榜单发布,算是一个互联网的热点,这必然有一大堆“蹭热点”的文章,我当然也不例外。 

昨天看了几篇文章,大概是中国虽然有这么多进入世界五百强的企业,但是并不值得惊喜,反倒是应该警醒,世界五百强榜单其实给中国n多警讯。有几个观点,应该是相当有代表性,我一一列出来反驳一下: 

—— 中国的五百强企业,大多数是国有垄断企业。集全国资源,堆集起来的“吸血鬼”企业,就算进了世界五百强,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实际上,全世界能够进入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几乎毫无例外,都是行业垄断企业。而中国的多数基础行业的垄断巨头,都把握在国家手上,这实际上保证了中国国家的“公有制”属性,倘若四大行都掌控在马云一类人的手上,各位想想恐怕都是“细思恐极”的事情。 

再说一遍,世界五百强企业,尤其是靠前的50强,基本都是垄断企业,都是集合整个国家资源堆起来的企业。 

—— 中国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收益率不高,远不如美国企业。

由于中国央企国企的双重属性,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利润率并不是唯一的指标,甚至不是最重要的指标,中国央企承担的社会责任,恐怕要比国外同行企业要大得多。 

以铁路和电网为例,中国高铁的票价,只相当于日本德国的三分之一,由此带动中国社会发展的经济效益,恐怕不能简单用央企的账面上效益来计算。 

至于中国石油公司的利润很低,这其实并不奇怪。全世界好开采的油田,便宜优质的油气,基本都是被西方公司垄断。人家百年殖民地开拓积累的红利,可不是我们能够比得上的。我们获得石油的成本,要比英美法俄都要高得多。即使比汽油柴油价格,德国、日本也要比中国高不少。这里是刚刚查来的数据,日本普通汽油一升售价是152日元,约等于9.2326人民币。 

—— 中国科技不强,高新企业效益差,就银行金融赚钱

其实,世界五百强企业里,比较有对比性的高科技大企业,最赚钱的也就是苹果和三星。而这两家最赚钱的业务,都和手机有关,三星的手机零部件更是赚钱嗨翻天,弥补了三星手机市场占有率下滑带来的损失。(主要是这两年垄断操控了内存价格) 

但是,国产手机在崛起;国产手机零部件也在快速进行替代(比如华为很多手机就用京东方的屏)。如果国产存储这几年能够崛起,就等于挖了三星的老巢。 

至于苹果,随着创新到了瓶颈,其实苹果也失去了当年那种“一骑绝尘”的惊艳感。苹果手机能够运行的东西,其实国产手机差不多都能够运行。随着“小程序”的进一步崛起,恐怕苹果靠App收费赚钱的手段,在中国也走到了瓶颈。 

互联网和IT领域,中国现在也涌现了一大批的世界五百强企业。虽然相对于美国仍显落后,但是对于美国以外的全世界,中国仍然是碾压性的优势。

至于民用飞机行业,全世界就波音和空客垄断了大部分份额。但是中国高铁的崛起,让中车也进入了世界五百强。高铁在1000公里范围内,对飞机的替代作用非常明显。而且中国自己的大飞机,几年以后也会形成部分替代。 

制造业里最赚钱的汽车行业,中国也有一堆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出现,包括上汽、东风、一汽、北汽、兵器装备公司(长安汽车是其下属公司)、广汽、吉利 (七家世界五百强汽车企业......想想就是一群狼),虽然排名比国外同行靠后,但是已经形成了狼群,而且还有长城汽车、比亚迪、奇瑞、华晨这些二线后备队员。如果新能源汽车时代到来,这个行业中国有希望弯道超车。 

西方效益极高的制药企业,回头会专门开一篇文章来解读。这个行业,中国真的要出现一堆美国那样的医药巨头,绝非国民之福。这种钱,少赚一点也好,社会效益要重于经济效益。 

想想从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国家积累的无数家底,现在全部算下来,中国需要赶超的企业,也不过10多家而已。而且这十多家企业,中国也并非毫无底子,基本都建立了对标的企业,只要持续投入,以中国市场规模之大,完全可以实现追赶超越。 

至于金融赚钱,回头我会专门写一篇文章。金融赚钱是大国的国家“福利”,全世界金融赚钱最多的,也就是中美英法(俄罗斯经济体量太小),这恰好和联合国“五大善人”名单一致,绝非巧合。只不过金融行业,最好还是不要过度依靠民生产业赚钱,否则后果堪忧。 

—— 中国靠房地产,西方有医疗健康公司

这一次世界五百强榜单里,上榜的房地产公司,全部来自中国。这让很多人惊呼高房价的人,找到了槽点。其实,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年都占据世界一半以上—— 水泥、铝材、钢材产量,基本占据世界一半。如此庞大的建筑建设工业,出现一堆世界五百强企业,其实毫不奇怪。

其实,家家有难念的经。中国的房地产,和西方国家的医疗医药健康公司,都已经和金融深度捆绑,并且形成了强大的利益集团。未来中国改革房地产还有路数,西方的医药公司,比军工行业的利益还要庞大得多,几乎不可能有改变了。—— 细节在后面解读。 

解释了这么多,其实想说的是,中国的世界五百强企业,也都是世界同行的翘楚。即使以科技水平而论,也绝非很多媒体说的那么low。比如国家电网,无论是效率、还是科技水平、还是网络故障率,各项指标都是地球毫无争议的第一。

【金融和资源,谁才配拥有?】

很多人都喜欢谈论日本和德国的“工匠精神” —— 对产品的精益求精,把细节做到极致,以此获得更好的价值。 

这反映在世界五百强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看点,在世界五百强前面50名里,英法德日,各有三家企业,皇家壳牌石油是英国-荷兰联合的企业,算起来算英国的半家。 

—— 日本企业名单,丰田汽车(第6名),本田汽车(第30名),日本邮政控股公司(第45名)

—— 德国企业名单,大众汽车(第7名)、奔驰-戴姆勒股份公司(第16名),安联保险集团(ALLIANZ)。

—— 法国企业名单,安盛(27名,金融保险行业)、道达尔石油(28名,石油公司)、法国巴黎银行(44名,金融公司)

—— 英国企业名单,石油公司(BP)第8名、英国保诚集团(第50名)、还有半家壳牌石油。 

看出什么名堂没有?日本和德国各有两家汽车巨头入围50强(宝马51名,两年来一直在这个名次附近),日本有一家邮政集团(相当于中国邮政的国企),德国有一家保险集团,日本和德国都没有石油集团公司入围前面50强。 

法国和英国,有石油,有金融,有保险,各有三家企业入围世界500强的50强。

这其实和原殖民地传统有关,也和一个国家的国际军事政治地位有关,法国和英国,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上有比较好的政治地位,加上前殖民地的影响力,因此可以玩得起金融和资源产业,支撑得起这一类的巨头。

相反,德国和日本作为二战的战败国,在国际军事政治地位比较低下,只能埋头苦干工业,资源不足让他们更强调工艺附加值,同时他们也是美国重点“剪羊毛”的肥羊,金融行业要是嚣张的话,随时都可能被按在地上摩擦 —— 早年日本银行业也极其发达,如今日薄西山;德意志银行现在已经快被美国罚得破产,这都是财富太多,力量太弱的后果。 

当然,资源和金融,也是中美争夺的核心资源,以后再写文章阐述。不要骂中国的银行业利润丰厚,要知道,金融行业特别是国际金融行业,只有大流氓有资格玩。中国最赚钱的金融机构,始终还在国家手上,以后随着全球化进程,中国还可以建立起类似于英美法这样的金融体系,服务于全世界(顺便再弄几家国际大银行出来)。

【药品和房地产,孰优孰劣】

世界五百强可分析的点会非常多,最近我可能会多写几期(因为写这个话题不容易被和谐),一一剖析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对比。 

其实,大家最关注的,还是中美双巨头的经济结构。特别是中国的经济结构,大家现在都觉得中国经济过度依赖房地产,依赖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吸血得太厉害,经济结构问题很大。 

反倒是对美国经济结构,很多舆论界一面倒地唱赞歌。说美国经济均衡,高科技、制造业、金融、互联网、农业,各个方面又均衡,又强大,赚钱又厉害 —— 归根结底,还是美国好,美国强,美国的制度更优良。 

金融行业就不说了,中美各有千秋,以后专门分析。来说说中美两个国家在500强里,最醒目的两个项目:

—— 美国的医药和健康企业,这一类企业美国为数众多,效益极好。包括GE,都有庞大的医疗设备部门。

—— 中国的房地产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榜单的房地产企业,全部来自中国。 

也就是说,对于很多美国来说,生不起病;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买不起房。民生产业一旦和金融行业深度绑定,就成了割韭菜的行当。(关于美国医药医疗产业和金融行业的关系,中国房地产和金融的关系,后面再详细写一篇文章。) 

美国生不起病,可不是中国人口号式的抱怨,如果没有商业保险(每年缴费不菲),美国人看病的天价账单,足以能够让一般的中产家庭迅速破产。

中国人买不起房,主要是那些要进入城市,特别是一二线城市的工薪阶层和普通白领阶层,即使勉强支付了首付,也要背负沉重的房贷负担。

到底是买不起房痛苦?还是看不起病,更痛苦?如此众多的人痛苦的背后,谁又在得利?整个社会又有什么长期的恶果.......

评论